您好,欢迎访问滨州医学院人力资源处(教师工作部)!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1-20浏览次数:33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

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现将我委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
     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以下简称岗前培训)的对象为新补充到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或其他人员。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毕业生,可免修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三条 岗前培训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高等学校师资(高师)培训中心或本地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具体承担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考核以及授课教师的配备等任务。
  第四条 岗前培训工作的内容以《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依据,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五条 岗前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可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或讲评等形式。
  第六条 岗前培训的教学工作应参照《指导纲要》执行,总学时不低于110学时。已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与岗前培训结合起来,一次完成。
  第七条 担任岗前培训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起示范作用,责任心强,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八条 岗前培训教材由国家教委有关部门根据《指导纲要》组织编写或推荐。各地原有教材可供学员学习时参考。
  第九条 岗前培训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兼顾学习作业和教学实践锻炼等方面。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指导纲要》统一命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向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
  第十条 有关培训单位对岗前培训工作要进行严格管理,注意教学质量和效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评估和检查。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细则制订具体制度和措施。
  第十二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

高等教育法规基础知识部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学科的教学,使青年教师了解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成为懂法、守法、**的人民教师。
  具体目的包括:
  (一)懂得教育法规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
  (三)进一步确立依法从教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一)教育法原理(教育法涵义、性质、结构、渊源、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制定、实施、监督的过程和机制);
  (二)教育法规的内容结构与体系;
  (三)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讲解;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讲解;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讲解;
  (七)高等教育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处理要求
本部分内容属讲座性质,不求系统,但主要内容都应讲到,给培训的对象——高校青年教师一个自学的线索。讲课时应通过实例以情动人,使青年教师警悟必须依法治教。由于我国教育立法刚刚起步,立法和执法工作有待完善,讲授中要引导青年教师对依法治教树立信心。
  (二)教学时数分配
  1
、教学总时数:15学时
  2
、各部分时数分配:
第一部分 6学时,第二部分 6学时,第三部分 3学时
  (三)教学形式
  1
、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2
、注重应用实例,注意联系推行依法治教的实际开展教学。

高等教育学基础知识部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使青年教师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拓宽教育视野,初步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从事高校的教学、德育及科研等工作的基本知识。
具体目的包括:
  (一)掌握高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
  (二)了解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三)了解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理论及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改革;
  (四)掌握科学的高等教育观(包括高等教育本质观、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质量观)。
二、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分四个部分: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高等教育观念。
  (一)高等教育活动
  1
、高等教育活动的种类(包括教学、德育、科研、科技开发、管理等活动);
  2
、高等教育活动的过程(各种活动的主要环节、活动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3
、高等教育活动的内容(如教学活动中的课程与教材等);
  4
、高等教育活动的形式(如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形式);
  5
、高等教育活动的要求(教学活动及各种活动的原则与方法)。
  (二)高等教育体制
  1
、高等教育体制的含义;
  2
、高等教育体制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三)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1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含义及类型;
  2
、我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改革。
  (四)高等教育观念
  1
、高等教育观念的基本内容
  (1)高等教育的本质观与价值观;
  (2)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德育观及管理观,
  (3)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2
、我国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门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是从考虑本门学科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出发的。根据培训的对象——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岗前培训的目的,可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
  (二)教学时数分配
  1
、教学总时数:40学时
  2
、各部分时数分配:第一部分 20学时,第二、三部分 8学时,第四部分 8学时,教学实践 4学时
  (三)教学形式
  1
、课堂系统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2
、课堂学习与观摩、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
、注意联系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实际和青年教师的实际组织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学科的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
  (一)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认识;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把握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三)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在高校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书育人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分三个部分: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教学工作;心理学与高校育人工作。
  (一)简介心理学以及心理学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内容。
  1
、心理和心理科学
  2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
  (二)以高校教学工作为主线,串接相应的心理学内容。
  1
、动机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激发
  (1)动机和动机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2
、情感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调控
  (1)情感和情感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情感调控
  3
、注意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组织
  (1)注意和注意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注意特点和注意组织
  4
、记忆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化
  (1)记忆和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记忆特点和记忆优化
  5
、思维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培养
  (1)思维和思维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培养
  6
、能力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开发
  (1)能力和能力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能力开发
  7
、心理测量及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用
  8
、试卷命题及对试卷的评价与分析
  (三)以高校育人工作为主线,串接相应的心理学内容。
  1
、性格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塑造
  (1)性格和性格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塑造
  2
、品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培养
  (1)品德和品德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品德特点和品德培养
  3
、人际交往及其在大学生中的调适
  (1)人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和人际关系的调适
  4
、心理健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咨询
  (1)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一般规律性
  (2)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特点和心理健康咨询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可采用三段法模式——心理现象的描述,心理规律和特点的提示,实践运用的指导。
概念讲授简明扼要,规律分析深入浅出,原理运用联系实际。
讲授本身应具有示范性,能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优化教学效果,使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学知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教学不仅要求青年教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强调在高校教书育人中运用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时数分配
  1
、教学总时数:36学时;
  2
、各部分时数分配:第一部分 3学时,第二部分 20学时,第三部分 10学时,教学实践 3学时
  (三)教学形式
  1
、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2
、集体授课和个体自学相结合;
  3
、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部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学,使大学青年教师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历史条件下提高个人道德觉悟的必要性;掌握大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做好工作。
二、教学内容
  (一)大学教师应有高尚师德
  1
、职业与职业道德
  什么是职业?职业是伴随劳动分工出现、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职业与职业道德相联系。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2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是一种古老、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及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作用。
  中外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3
、大学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因素;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教师尤其需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义务与权利、功利与道义等各种关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二)大学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1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教育是造福子孙、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需要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人民教师队伍中来。热爱、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觉悟。
  热爱教育,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的观念,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热爱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表现。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教书育人,遵循规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均作了精辟论述。
  教书育人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尤其需要人民教师自觉地挑起教书育人重担。
  教书育人也是人民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教师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因此教师也应自觉地负起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对社会的一种道德义务。
  能否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义务,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的作法是错误的。
  大学教师要切实做到教书育人,必须努力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开辟教书育人新途径。
  3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情。这种感情来源于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它是纯真、无私的,又是具有原则性和全面性的。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古今中外凡是有贡献的教育家无不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更多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激
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要求: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教师的优秀传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需要,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文明礼貌风度。
  5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项集体事业,它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进行的。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证教学、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热爱学校,关心集体: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和集体的荣誉作出贡献;为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努力。
  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互尊互学,团结协作,勉励先进。
  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6
、学而不厌,开拓进取
  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教学、科研两副担子,大学教师必须是有学而不厌、开拓前进的品德和作风。
  要刻苦钻研,精通业务。
  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要埋头苦干,勇于开拓。
  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三)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必须内化为教师的道德品质,才能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是一个提高教师道德认识,培养教师道德感情,坚定教师道德信念,锻炼教师道德意志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需要通过社会的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关键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
  2
、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相统一,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3
、严于解剖自己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4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处理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讲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密切联系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并且运用青年教师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批判吸取中外思想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资料,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颂扬当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处理好本课程与法规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的特点,侧重于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自我修养的基本道理,避免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的重复。
  (二)教学时数分配
  1
、教学总时数:20学时
  2
、各部分时数分配:第一部分 4学时,第二部分 10学时,第三部分 6学时
  (三)教学形式
  1
、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2
、理论学习与参观、观摩和观看影视作品相结合。


                               1997年1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