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滨州医学院人力资源处(教师工作部)!

学党史教育方针 担立德树人使命|(六)抗战后边区人民政府的教育方针

发布者:孙晓发布时间:2021-09-25浏览次数:26

抗战后边区人民政府的教育方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随着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发生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也制定了新的政治路线和策略路线,因此,指导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也要根据新的政治路线来重新制定。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即提出了抗战教育方针。总的精神是,文化教育应为全面持久的抗日战争服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制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是实行抗战的教育政策,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育工作中统一战线的方针,实行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联系的方针。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教育政策,是从“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和解放中国人民”这个“总方针”出发的。

抗战爆发后,即在1937 年7月22日,毛泽东提出:“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

1937年8月,毛泽东在党的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的第八条提出:抗日的教育政策是,“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教育的具体任务是,“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

1938年11月,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中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和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

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十分明确地指出,实行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人民自愿的积极地为抗战建设事业而奋斗,培养抗战干部,供给抗战各方面的需要,教育新后代为建设将来的新中国的优良建设者。”晋察冀、冀中、山东、苏北、苏中、苏皖等根据地的建设工作都强调,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抗日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作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报告。在该两文中,他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工农干部的知识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一切为抗日救国服务,这是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方针。

特别鸣谢杨天平、黄宝春《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90年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