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领袖的教育方针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领导人亲自关心领导下提出、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同时,党的领导对教育方针的理念都有各自的创意和不同的教育思想。
1949至1978年,是新中国教育史上一个十分敏感复杂、弃旧图新、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伊始,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因此并没有立即提出明确的教育方针,对教育方针的最早阐述,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关文化教育政策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教育方针思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前,第二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后。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国民党反动政权留下的破摊子和大肆破坏的烂摊子,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分繁重,可谓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政治上,需要巩固人民政权;在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这种体制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工业化起过积极作用;在文化上,“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1950年4月,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教育》创刊号题词)需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在教育的服务方向上,发展为人民服务、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在人才的培养途径上,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2年,周恩来也指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6月21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中央文教小组组长陆定一汇报全国教育工作情况时,发表的讲话中提到:“教育与劳动结合,贯彻这个方针还要想很多办法,现在道路还没有完全走出来,只是刚开始走了一些。”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毛泽东提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劳动者”,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周恩来提到:“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我们今后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1957年6月26日,在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71年6月21日,陈云在南昌第19中学教职工座谈会上也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业务和政治水平。教学改革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去改。”
特别鸣谢杨天平、黄宝春《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90年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