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张晓丽,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助产学专业负责人、滨州医学院母婴与儿童护理学教研室主任、护理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滨州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推广部主任,兼任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等SCI杂志审稿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智慧照护与健康养生委员会常务委员与妇幼健康促进部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专家、烟台市莱山区“青春引智行动计划”专家等,曾获“山东省新时代优秀科普工作者”“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先进个人”“滨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滨州医学院青年教学能手”“滨州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徐荣祥教学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曾到台北护理健康管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交流,获台湾大学颁发的ISW、FDW培训师资格证书,并多次承担校内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任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9年,年年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党建引领,模范带头彰显先锋正德
2021年,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成功入选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张晓丽作为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支部成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五聚焦五融合五强化“的工作机制,建设“团结、博学、务实、创新”的支部之家,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是聚焦主体责任,坚持党的标准化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强化党建业务落实落地。作为党支部书记,张晓丽带领全体支部成员突出政治建设的“灵魂”作用,把党的政治标准和政治规矩贯穿到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中,规范支部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引领师生立足岗位,为实现“一流学科”的护理梦做出了巨大贡献。护理学专业先后被确立为滨州医学院重点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年新增助产学专业,并获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全国排名23名。
二是聚焦主体意识,坚持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相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凝心聚力。张晓丽带领党支部全体成员坚持“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学院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微党课,结合中国精神谱系,挖掘育人元素,实现授课水平与思想境界双提升,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是聚焦活动创新,坚持主题党日与科研工作相融合,强化科研育人提质增效。张晓丽带领党支部着力促进党建与科学研究融合联动、协同发展,将科研工作融入主题党日,既突出了党日的党性又加强了与业务主题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推进了党建和业务的统筹兼顾。近年来,支部党员教师主持教研科研项目国家级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国家级1项、省部级12项、厅局级及校级1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0余部,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9项、校级26项。两年来,支部研究生党员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4篇;学术交流活动1次,综合获奖20项。
四是聚焦意识形态,坚持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强化师德师风入脑入心。张晓丽作为党支部书记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全体支部成员开展重温入党路、参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等活动。她带领支部举办“讲名师故事,悟从事之道”名师故事汇,坚持“四个相统一”,引导每位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她还带领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所有党员教师兼职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指导大学生技能大赛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举办“十佳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引导教师党员结合实际,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思想育人、服务育人和专业育人。
五是聚焦服务社会,坚持志愿服务与科学普及相融合,强化服务社会责任担当。张晓丽带领党支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理念,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在活动内容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医学科普工作,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疫情期间,支部党员积极捐款,给抗疫一线的校友、学生撰写家书20余篇,主动报名校园疫情防控志愿者,向学校师生普及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和有效预防措施的相关知识。组织党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科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回馈给社会,每年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志愿服务进社区”、“优秀文化进乡村”、“应急救护进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四进”活动30余次,在留守儿童的学业辅导、厂矿企业的救护培训、中小学校的健康指导等方面,真正做到了利用专业特长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服务健康中国。
二、教研相长,锐意革新磨砺精湛教德
张晓丽曾获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示范案例一等奖、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三等奖、滨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徐荣祥教学贡献奖等称号。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5项,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国家级2项、省级4项、校级6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9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负责的课程《儿童护理学》获滨州医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优秀教学大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等称号。
她主持“同频共振 共融共生”的《儿童护理学》课程创新设计与实施,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促进、疾病防治和临床护理,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课程组进行移植性创新,以交响乐团指挥演奏“同频共振 共融共生”原理为启迪,以学习共同体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虚实相融的情感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融的“PG-BOAPPS-AP”理论教学模式、德智体美劳相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多元评价相融的课程考核评价反馈体系,达到了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痛点问题。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践行科普公德
作为大学教师,张晓丽一直主张学以致用,用知识造福大众。2006年,因为一次深入临床的问卷调查,她发现临床上护理不当而导致婴幼儿患病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新手父母及隔代老人对护理新生儿存在着许多护理误区。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指引她走上科普之路,她积极利用业余时间为家属举办新生儿常见知识讲座,普及育儿知识,将育儿的基本知识如保暖、喂养、预防感染、臀部护理、新生儿洗澡、游泳、抚触等带进了一个个家庭,守护宝爸宝妈的育儿之路,降低了儿童发病率,提升了儿童的生存质量。当时她不仅在病房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并且由于工作需要和丈夫暂时两地分居,还带着孩子,但她依然利用节假日和休班时间服务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一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由于科普惠及民生,具有实效,她先后获得“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先进个人”“山东省新时代优秀科普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14年,烟台维正乐成幼儿园出现1例高热惊厥的病例,听说此事后,她与园方沟通并为该幼儿园老师进行了儿童急救相关知识的培训讲座,通过培训,幼儿园的老师及工作人员掌握了基本的儿童急救处理方法,受益匪浅。
2015年,她走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从“营养、睡眠、牙齿、眼睛、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等六方面,为一年级学生家长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学龄期儿童家庭健康促进”知识讲座,鼓励家长们从小关注孩子的健康。
2016年,她带领学生参与“千村行动”三下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设立健康讲堂;在烟台二中莱山校区为孩子们传授急救知识,让孩子们在充满欢笑的互动中增长知识;在烟台牟平观水镇中心卫生院为乡镇医生开展CPR培训,提高乡镇医生的救护能力。她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为大学生社团培训各种急救知识,曾在烟台公路系统综合培训班讲解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CPR)。
2016年7月,她前往山东省滨州市刘王庄村进行社会实践,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设立健康讲堂为村民们解答问题,直到现在,村民们还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经常向她咨询,她总能热心解答。正是这样的服务和奉献,她成为村民口中“最贴心的人”。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她主动申请成为山东省防疫知识宣传员,科学宣传防疫知识。由于疫情管制无法现场指导授课,她多次通过网络平台为社区群众讲授科学育儿知识和防疫知识,相关视频报道也先后多次被山东教育频道今日头条媒体播出、转载。在多次科普讲座中她灵活应用BOPPPS模块进行有效教学设计,让每位听众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讲座中来,能真正学会健康知识,实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为了助力科普,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建微信公众号急救平台——医援急救零距离,希望借网络的力量将急救知识传播得更广。通过线下、线上急救培训,急救知识资源分享、交流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急救护能力,从而降低院前死亡率和伤残率,推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发展。科教兴国、实干兴邦是她作为科普工作者的理想—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以科研带动科普,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优化教育模式。她以严谨的科研作风,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突出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认可。
张晓丽通过不断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创造性将所学知识以各种有趣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人,她相信,健康知识的宣教和传播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她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交流,与缺乏科学知识的人群交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因此,在多次科普讲座中她灵活应用BOPPPS模块进行有效教学设计,让每位听众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讲座中来,能真正学会健康知识,实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张晓丽坚持科研的初心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她特别善于从实践工作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些毫不起眼的问题都会成为她眼中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同时,她也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的应用当中,真正帮助他人。
四、百花齐放,潜心培训传承师范厚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教学研究的攻坚,张晓丽精湛的业务水平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2020年,张晓丽被聘为滨州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推广部主任,承担校内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任务。以前的教学和科普工作都是事关自己,但是,这一重任确实关系他人教学,她必须要有无私传帮带的精神,不仅要让自己能力强,还要其他老师业务优。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她积极学习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相关理论并参加培训,使个人具备开展教学能力培训的素质与能力,目前已获得了ISW、TDW、PBL培训资格证。
她带领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师团队共同研讨不同层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量身打造以用为本的培训课程,优化培训方法,让培训老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不同层级教师树立正确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先后组织完成新入职教师、临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实践工作30余期,并把成果推广应用到省内外高校。如2018年,她带领团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BOPPPS有效教学培训工作坊;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国家级培训;2020-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等校内外培训项目10余期。
经过多年探索,张晓丽锐意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并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双轨道、三协同、四阶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模式框架,先后申报省本科教改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高校青年教师ISW培训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实实在在的具体研究推进教师培训工作。